佛教文化
Product display
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
Cases
聯(lián)系我們
Contact Us
無量光如來父母雙尊是指哪位佛 ... 2024-11-20
毗盧遮那如來父母雙尊是指誰? 2024-11-18
度地獄道能仁的來歷 2024-11-17
度餓鬼道能仁的來歷 2024-11-14
??度人道能仁的傳說 2024-11-07
度畜生道能仁是指哪位佛菩薩? 2024-11-03
?度修羅道能仁的起源 2024-10-31
度天道帝釋能仁是指誰? 2024-10-28
大地之母是指哪位神? 2024-10-24
寶生如來父母雙尊的來歷起源 2024-10-21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4 10:18
什么是菩薩戒?
菩薩戒就是大乘菩薩受持的戒律,全稱大乘菩薩戒,亦各稱大乘戒、方等戒等。
菩薩戒的具體內(nèi)容說法不一,《菩薩地持經(jīng)》及《瑜伽師地論》(卷四十至四十二)說共有九種,而重點說三聚戒,及四波羅夷、四十二輕戒,《梵網(wǎng)經(jīng)》說十重禁戒、四十八輕戒,《菩薩瓔珞經(jīng)》說三聚凈戒及其中的攝律儀十波羅夷等,《菩薩地持經(jīng)》及《瑜伽師地論》所說的九種戒,即一自性戒、二一切戒、三難戒、四一切門戒、五善人戒、六一切行戒、七除惱戒、八此世他世樂戒、九清凈戒。自性戒指對禁戒時時警覺提防,如有所犯,立即懺悔,并專精不犯。一切戒,主要指三聚凈戒。
難戒
難戒,即出家受菩薩戒,并都無所缺、所犯,一生精進修行,心住不亂。一切門戒共四種,正受三聚戒、三業(yè)清凈、修善遮惡,干眾生行善業(yè)。
善人戒五種,自持凈戒、授與他人,贊嘆凈戒、見同法者心生歡喜、設(shè)有所犯如法悔除。一切行戒有十三種,主要為回向菩提,精進堅固所受大小乘戒。除惱戒有八種,即不以八事(八戒)觸眾生。此世他世樂戒有九種,遮、開、攝、降伏四種及檀戒等種波羅蜜。清凈戒有十種,主要持戒無犯、精進修行、持善遮惡、遠離異學(xué)邊見等。
諸經(jīng)論中所說的菩薩戒種類及其內(nèi)容很多,但最重要且在中國佛教中施行的主要是三聚戒及《梵網(wǎng)經(jīng)》的十重禁戒及四十八輕戒等。
三聚凈戒
三聚戒,亦稱三聚菩薩戒、三聚清凈戒、三聚凈戒。即一律儀戒,二攝善法戒,三饒益有情戒,亦分別稱攝律儀戒,攝善法戒、攝眾生戒,或自性戒、受善法戒和利益眾生戒,或受戒、攝善法戒,作眾生益戒。
《菩薩地持經(jīng)》卷四等解釋說,律儀戒,即是七眾所受戒,七眾指比丘、比丘尼、式叉摩托車尼(學(xué)戒尼)、沙彌、沙彌尼出家四眾和在家二眾:優(yōu)婆塞、優(yōu)婆夷。七眾弟子各按相應(yīng)的戒律來受持遵行,即是律儀戒。也就是優(yōu)婆塞、優(yōu)婆夷受持五戒,式叉摩尼受持八戒,沙彌、沙彌尼受持十戒,比丘、比丘尼受持具足戒。
此外,“三聚凈戒”具有積極向善的力量,小乘七聚戒中,造惡是有罪的,不積極修善是無罪的;而菩薩戒則既要“止惡”,也要積極“行善”。再者,小乘戒中,意業(yè)造惡,若不付諸行動,不算有罪。但是在菩薩戒中,惡念一生,即是犯罪,因而嚴格收攝六根,成為菩薩的“心地戒”。
不肯去觀音菩薩木雕像
攝善法戒
攝善法戒, 即是菩薩所受律儀戒。菩薩律儀戒,即是修大菩提身口意三業(yè),具體來說包括:“謂菩薩依戒住戒,修聞慧、思慧,奢摩他(止)毗婆舍那(觀)修慧,空閑靜默。 恭敬師長,禮事供養(yǎng);有疾患者,起悲愍心,瞻視供給。聞?wù)f法者嘆言善哉,實功德者稱揚贊美。一切從生所作功德,心念口言,隨喜歡悅。有侵犯者悉能安忍。 身、口、意業(yè)已作當作,一切回向無上善提。隨時修習(xí)種種勝愿,常勤精進供養(yǎng)三寶。于諸善心不放逸,念慧護持身口凈戒。守攝根門,飯食知量。初夜、后夜未曾睡眠。親近善人,依善知識,自省已過,知已不犯。隨其所犯,于佛菩薩及同行所,如法悔除。如是等護持修習(xí),長養(yǎng)善法戒,是名攝善法戒。
”攝眾生戒,共有十一種:
一者眾生作饒益事,悉與為伴。
二者眾生已起未起、病等諸苦及看病者,悉心為伴。
三者為諸眾生說世間出世間法,或以方便令得智慧。
四者知恩報恩。
五者眾生種種恐怖,師子虎狼、王賊水火,悉能救護;
若有眾生喪失親屬、財物諸能,能為開解,令離憂惱。
六者見有眾生貧窮困乏,悉能給施隨其 所須。
七者德行具足,正受依止,如法畜眾。
八者先語安慰,隨時往返;給施飲食,說世善語,進止非已,去來隨物。如是等事定眾生者,皆悉隨順。若非安者,皆 悉遠離。
九者有實德者稱頌歡悅。
十者是過惡者,慈心呵責(zé),折伏罰黜,令其改悔。
十一者以神通力示現(xiàn)道,令彼眾生畏厭眾惡,奉修佛法,歡喜信樂,生希有心。 十重禁戒,亦譯作十重波羅提木叉、十波羅夷,亦稱十不可悔戒、十重戒、十無盡戒、十重等。
按《梵網(wǎng)經(jīng)》卷下,一殺戒、二盜戒、三淫戒、四妄語戒、五酤酒戒、六說四眾過戒、七自贊毀他戒、八慳吝加毀戒、九滇心不受悔戒、十謗三寶戒。其中前五戒與優(yōu)婆塞五戒相同,殺戒亦稱殺人戒、快意殺生戒,盜戒亦稱偷盜戒、不與取戒、動盜人物戒,淫戒亦稱行非梵行戒、無慈心欲戒,妄語戒亦稱大妄語戒、故心妄語戒,酤酒戒又 稱酤酒生罪戒。
第六說四眾過戒,即是自說或教人說出家、在家、菩薩、比丘比丘尼的罪過,包括罪過之因、緣、法、業(yè),不能依外道惡人返說四眾過,而是要說佛 教之過的人以悲心教化,使其倍受大乘。
第七自贊毀他戒,亦稱談他過失戒,即是揚已德,而掩蓋隱藏他人好事功德之過,包括自贊毀他、教人自贊毀他。毀他因、 緣、法、業(yè)。菩薩應(yīng)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,惡事自向已,好事與他人。
第八慳吝加毀戒,亦稱慳戒、慳生毀辱戒即自慳教人性,慳因、緣、法、業(yè)之過。而菩薩見一 切貧窮人來乞者,不加慳吝,隨前人所須一切給與。
第九嗔心不受悔戒,亦稱嗔心不受謝戒,即于一切眾生中生嗔心,惡口辱罵,加以于手,及至動刀杖意尤不息, 前人求悔言懺謝,亦不罷休,即是此過,自嗔教人嗔真,嗔因、緣、法、業(yè),都包括在此戒內(nèi)。菩薩應(yīng)以悲心,于眾生中不生諍訟之事。
第十謗三寶戒,亦稱謗亂正 法戒、誹謗戒、助謗三寶戒、毀謗三寶戒,即見外道惡人誹謗三寶,不去制止痛心,反而自我誹謗,不生信心、孝心之過。此戒包括自己毀謗三寶、教人毀謗三寶, 毀謗三寶因、緣、法、業(yè)。《梵網(wǎng)經(jīng)》說,此十重戒菩薩不應(yīng)違反其中任何一條,犯少許都不允許,何況犯條。如有違反,不得現(xiàn)身發(fā)菩提心,亦失所處之位,退失 十地佛性等,墜入三惡道中。各種輕戒,諸經(jīng)中廣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