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文化
Product display
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
Cases
聯(lián)系我們
Contact Us
無量光如來父母雙尊是指哪位佛 ... 2024-11-20
毗盧遮那如來父母雙尊是指誰? 2024-11-18
度地獄道能仁的來歷 2024-11-17
度餓鬼道能仁的來歷 2024-11-14
??度人道能仁的傳說 2024-11-07
度畜生道能仁是指哪位佛菩薩? 2024-11-03
?度修羅道能仁的起源 2024-10-31
度天道帝釋能仁是指誰? 2024-10-28
大地之母是指哪位神? 2024-10-24
寶生如來父母雙尊的來歷起源 2024-10-21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6 09:28
玄奘(600-664年),本姓陳名偉,河南偃師緱氏鎮(zhèn)人。世家出身,其高家、曾祖、祖父和父親都曾做官?!杜f唐書·方伎列傳·玄奘傳》對玄奘的生平業(yè)績作了記述:
僧玄奘,姓陳氏,洛州偃師人。大業(yè)末出家,博涉經(jīng)綸。嘗謂釋譯者多有訛謬,故就西域,廣求異本,以參驗之。貞觀初,隨商人往游藝機西域。玄奘既辯博出群,所以必為講釋論難,番人遠近咸尊伏之。在西域十七年,經(jīng)百余國,悉解其國之語,仍采其山川謠俗,土地所有,撰《西域記》十二卷。貞觀十九年,歸至京師。太宗見之,大悅,與之談論。于是詔將梵本六百五二七部于弘福寺翻譯,仍敕右仆射房玄齡、太子左遮子許敬宗,廣召碩學沙門五十余人,相助整化。
高宗在宮,為文德太后追福,造慈恩寺及翻經(jīng)院,內(nèi)出大幡,敕《九部樂》及京城諸寺幡蓋眾伎,送玄奘及所翻經(jīng)、像、諸高僧等入住慈恩寺。顯慶元年,高宗又令左仆射于志寧……等,共潤色玄奘所定之經(jīng),國子博士范義碩、太子洗馬郭瑜、弘文館學士高若思等,助加翻譯。凡成七十五部,奏上之。后以京都人眾競來禮謁,玄奘乃奏請逐靜翻譯,敕乃移于宜君山故玉華宮。六年卒,時年五十六,歸葬于白鹿原,士女送葬者數(shù)萬人。
此傳雖概括簡要,但玄奘這位著名高僧、譯經(jīng)家和旅行家的卓越貢獻已充分地顯示出來。在《續(xù)高僧傳》卷四、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》、《大唐故三藏法師行狀》及《佛祖統(tǒng)記》卷二十九等史料中對玄奘的生平事亦有更詳累的記載。
據(jù)以上史料記載,玄奘兄弟四人,他最小,自幼聰穎過人,八歲開始學習《孝經(jīng)》、《論語》等儒家著作。二兄陳素,先行出家,法名長捷,住洛陽凈土寺,精通內(nèi)典,被時人譽為“釋門棟干”(于志寧《大唐西域記序》)。在二兄影響下,玄奘于隋煬帝大業(yè)年間出家,時年十三歲(一說十五歲)。他四出求師訪學,先后到過長安、四川、湖北、河北等地,游學數(shù)年后又回到長安,這時他已是一位飽讀經(jīng)書、很有學問的年輕僧人了。在長安,他見到法常、僧辨二位高僧,二人盛贊他是“釋門千里之駒”(《慈恩三藏傳》卷一)。
玄奘游學各地后,并未盡消所疑。他感到各種宗派各立一說,爭執(zhí)不休,讓人無所適從。此外佛經(jīng)譯本太少,殘缺不全;一些譯本翻譯不當,舛誤太多。于是他決心赴印度求法,到佛教的發(fā)源地去探本求源,以解決佛教教義上的“紛紜爭論”。
玄奘上書朝廷請求去西方“遵求遺法”,但未被批準。唐太宗貞觀三年(629年),長安鬧饑荒,朝廷允許百姓到收成好的地方自行求生。玄奘便趁機離開長安,開始了長達十七的、歷程五萬里的艱苦卓絕的“西天取經(jīng)”。
在當時交通極其不便和自然環(huán)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,玄奘以常人難以想象超人毅力和無畏精神,孤身一人,穿沙漠,過戈壁,跋山涉水,九死一生千辛萬苦歷經(jīng)一年進入了印度國境。到印度后,玄奘邊旅行,邊考察,邊訪學,邊巡禮佛陀在各地的圣跡,最后輾轉來到當時印度的佛教中心和佛教最高學府那爛陀寺。這時他離開中國已經(jīng)四年了。
那爛陀寺是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的著名寺院,經(jīng)歷代國王擴建,此寺當時是全印度上千佛寺中規(guī)模最為宏大壯麗的佛教寺院,盛時,常住僧人四千余人,加上客居僧俗,超過萬人。玄奘拜見了該寺住持戒賢法師。戒賢大長老已有一百多歲,道德學問在全印度名聞遐邇,時人尊稱他為“正法藏”(五種如來藏之一,指圣人修行正法而達到的一種高超境界)。據(jù)說文殊菩薩三年前曾托夢給他,讓他留壽等待中土僧人前來求法。玄奘的到來,使戒賢又驚又喜,當即收他為弟子并破列為他講經(jīng)(因年老他停止講經(jīng)已多年)。玄奘本有很好的基礎和開賦,在戒賢的指導下修習五年,學問大長。他研習了大小乘經(jīng)典,在因明(邏輯)、聲明(文字音韻)、天文、地理、醫(yī)方(醫(yī)學)以及婆羅門教經(jīng)典吠陀等多種學問上,都有很高的造詣,成為萬余僧人中的佼佼者。進入那爛陀寺須“學深今古,乃得人焉”(《大唐西域記》卷九)。這萬余主客僧人大都是很有學問的僧人,其中精通佛教經(jīng)論達二十部的的千余人,精通三十部的有五百人,精通五十部后只有十人,這十人中就有玄奘。
此后玄奘告別戒賢大師,在印度各地游學五年,又回到那爛陀寺。這時的玄奘已是佛學大師了,很受戒賢的賞識和器重。他參與了四次重大的思想論戰(zhàn),都取得了勝利。特別是第四次,戒日王專門為玄奘在曲女城舉行盛大的全印度遮大會。參加的官民僧俗據(jù)稱有幾十萬之眾,其中包括全印度的十八國國王、大小乘僧侶三千余人、婆羅門教及其他宗教徒二千余人,以及那爛陀寺一千余僧人。在會上,玄奘將他寫的《會宗論》與《制惡見論》二文寫出掛在會場門口,并按印度當時的慣例表示:“其有能破一偈(者),當截舌而謝之!”結果,“凡一十八日,莫敢當者”。玄奘名震全印度,大乘僧人稱贊他是“大乘天”——大乘的圣者,小乘僧人稱贊他是“解脫天”——已經(jīng)解脫的圣者。
此后不久,玄奘攜帶著大批經(jīng)像,在印度和西域沿途各國國王的遞相護送下,回到了闊別十七年的祖國,受到唐太宗派來的宰相房玄齡等朝廷大臣的隆重迎接。玄奘謝絕了太宗讓他還俗做官的建議,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譯經(jīng)和講學士。在唐太宗的全力支持下,集中了各地學問精湛的高僧五十余人(一說二十余人)參與譯經(jīng)工作,玄奘主持譯經(jīng)工作十九年,于664年去世,享年六十五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