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文化
Product display
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
Cases
聯(lián)系我們
Contact Us
無量光如來父母雙尊是指哪位佛 ... 2024-11-20
毗盧遮那如來父母雙尊是指誰? 2024-11-18
度地獄道能仁的來歷 2024-11-17
度餓鬼道能仁的來歷 2024-11-14
??度人道能仁的傳說 2024-11-07
度畜生道能仁是指哪位佛菩薩? 2024-11-03
?度修羅道能仁的起源 2024-10-31
度天道帝釋能仁是指誰? 2024-10-28
大地之母是指哪位神? 2024-10-24
寶生如來父母雙尊的來歷起源 2024-10-21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3 09:33
五代人撰寫的《玉堂閑話》有云:“麥積山者,北跨清渭,南漸兩當,五百里岡巒,麥積處其半,崛起一石塊,高百丈尋,望之團團,如民間積麥之狀,故有此名?!痹谔焖邢驏|南行約45公里處,崇山峻嶺環(huán)繞之中有一峰突起,便是麥積山,聞名遐邇的麥積山石窟便開鑿于此。
麥積山周圍山奇林郁、溪石聯(lián)映,素有“秦地林泉之冠”的美譽。這里松檜陰森、橫云飛渡、煙霧團繞、碧水長流。杜甫有詩贊日:“野寺殘僧少,山圓細路高。麝香眠石竹,鸚鵡啄金桃。亂石通人過,懸崖置屋牢,上方重閣晚,百里見秋毫?!北闶窃伷滹L景。據《梁高僧傳》載,永初年間,高僧曇弘禪居麥積山,不久名僧玄高繼至,二入共住寺院,常有僧徒300佘人。西魏時,魏文帝皇后乙弗氏在這里薨后,“鑿麥積崖為龕而葬”。北周保定、天和年間,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其亡父造七佛閣,并請庾信為其寫了一篇《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并序》。隋文帝仁壽四年,秦州使在麥積山頂修建高9.4米的七級寶塔一座,傳為阿育王八萬四千座寶塔之一。此后,鐫石成佛,石龕千室,蔚為壯觀!
我國四大石窟中,敦煌石窟側重于絢麗的壁畫,云岡、龍門石窟以壯麗的石刻著稱,而麥積山石窟則以塑像精美聞名干世。麥積山保存著從公元4世紀到18世紀約1500年間的歷代佛教雕塑作品七千余件,現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。麥積山石窟原為一個完整山體,唐開元二十二年,天水一帶發(fā)生強烈地震,使崖面中間部分塌毀,整個窟群便分為東西崖兩部分。東崖現存洞窟54個,西崖存140個。由于麥積山石質特殊,不宜精雕細鏤,所以石窟大多采用泥塑和繪畫的形式。
麥積山塑像主要題材有佛、菩薩、弟子、天王、力士等,盡管各代塑像同處一堂,但并不因襲模仿,而是保持著各自的時代特色,迥然有異,故而系統(tǒng)地反映了我國泥塑藝術發(fā)展、演變的歷史過程,被譽為“雕塑藝術博物館”。
在麥積山石窟遺存的精美塑像中,強烈的生活氣息和濃厚的人情味是其泥塑藝術的顯著特點,歷代藝匠們長期生活于民間,能夠體驗世間的情感與生活的方方面面,能夠以其豐富的想象和高度的智慧,創(chuàng)造出多姿多彩、神采奕奕的形象。流連忘返于各個龕窟之間,我們很快就會感覺到無論是慈祥莊嚴的佛祖,溫婉秀麗的菩薩,持沉虔誠的弟子或雄武有力的力士、天王,都獨具特色,顯得神采飛揚和富有朝氣。作為宗教世界里神圣莊嚴的人物形象被大大地人格化、性情化了。在很大程度上它們反應的是現實中人的形象,觀者都感受到它們呼之欲出的氣息。對這些富于魅力的藝術品,我們不只欽佩那些匠師的智慧和才能,而更對他們所創(chuàng)造出的永恒的美而沉醉。
麥積山石窟西魏時的佛像是世俗化雕像的代表,這一階段的作品沒有宋時四川大 足寶頂石窟群或晚清云南筇竹寺泥塑羅漢那樣濃厚的世俗氣息;其世俗性主要體現在所塑形象將神性與人性進行了完美結合。胡承祖在《麥積山石窟雕塑藝術論略》中分析:“精美的西魏雕塑反映了該時期佛教藝術的發(fā)展和變化。匠師們在表現宗教題材時,將他們對世俗生活的理解、對人間美的追求,傾注于令人神往的宗教藝術形象當中,使似乎不相融合的兩者結為一體”。通過遺存的西魏塑像來看,這一敘述是準確恰當的。
值得一提的是第123窟童男童女形象的塑造。其造型概括洗練,神情淳樸自然,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o這也是麥積山迄今所發(fā)現最早的供養(yǎng)人塑像。男童頭戴氈帽:女童梳著雙發(fā)髻,雙眼細長,眉宇間流露出天真與稚氣。雖然塑像的五官特征仍受同時期佛像造型風格的影響,但同樣可以明顯看出它是以人作為表現對象進行塑造。
在第123窟內,童女站在右壁、童男站在左壁,坐佛居中。坐佛的臉接近長方形,長頸,淺淺的微笑融于端靜的神態(tài)之中,代表了魏塑佛像秀骨清像的共同特點。與坐佛相互襯托、呼應的童男童女,卻是在佛教雕塑里難得見到。他們似是侍者,在整體位置的排列上有點像常侍釋迦牟尼左右的弟子阿難與迦葉。或許,這兩個在服飾上與佛教沒有直接關系的童男童女,在窟內是以供養(yǎng)人身份出現的。不論他們身份究竟若何,他們的神情卻顯示出對宗教的虔誠。虔誠之外,更誘人地彌散著少年自身那憨厚中的聰慧、莊重中的稚氣與嚴肅中的活潑……與其說童男童女像是藝匠們印象中的人物,不如說是藝匠們理想中的人物。也就是依靠這想象,塑造了這似乎只有可能存在于人們想望中的形象。然而,這理想中的人物形象的表現,卻又能使我們感到如此的熟悉與親切。
麥積山童女塑像尤其為歷代名家所稱贊。這個秀麗、充滿童稚的小女孩背向石壁而立。其頭部發(fā)絲清晰,綰成發(fā)髻,分別以帶子系起;依稀可見頭發(fā)在頭項----分為二,左右兩側分別梳起辮子。在古代,不同年齡段的人有著各自相應的發(fā)型,不到十四歲的少女是不能盤頭的。女童的發(fā)式表明她已經到了及笄之年,其造型裝束符合人物形象的特征。顯示了清麗脫俗的童貞之美。
這件童女像屬于寫實之作,藝匠對她的長相、身材等進行了加工創(chuàng)造。相對于纖巧修長的身材而言,她的頭部渾圓漂亮,額頭非常飽滿;細長的眉毛相適于細長的雙眼,圓潤微隆的眉骨在天光的照射下向眼部投下淡淡淺淺的細影;女童鼻尖精致秀氣,鼻梁小巧而挺直;俏麗的薄唇緊抿,唇角上揚成一個好看的弧度;兩側面頰飽滿俊秀。這尊美麗的女童塑像,氣質嫻靜溫柔,淺淺的一笑透露出智慧與情操。人性的柔美與溫良都被真實地再現出來,可以看出,她是被當作一個真正的“人”而創(chuàng)造出來的。
在麥積山石窟雕塑群中,最富魅力的就是這個童女。在后來的宗教藝術作品中,不少的少女塑像往往嫵媚有余而天真不足,都沒有超越麥積山這個女童所折射出的藝術魅力。王朝聞這樣描寫自己的感受:“我們似乎在什么地方見過她,又記不起在什么地方見過她?,F在我仍然覺得這些形象使我感到親切。宣傳宗教的藝術中出現這么動人的形象令我感到神奇。容或在人們的想象中閃現過這樣的形象,可是在造型藝術上難得看到這樣夸張而確切的描寫。沒有材料可以說明,一千幾百年前的藝術匠師,如何能夠這么驚人地創(chuàng)造出如此優(yōu)美的形象,究竟是基于現實的童女給予他的印象,還是他那特定的審美理想作用于想象活動所使然?也許,這兩個因素在他的藝術構思里都起了作用?!?/p>
我們無從知道塑造童男童女的匠師是不是虔誠的佛教信徒,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和善男信女一樣企求佛祖為他解除苦惱,從而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塑像里。但是,我們可以感覺到,出自本心本性、以鐘愛的態(tài)度塑造了這對童男童女的匠師,肯定對現實中的人世生活和親人愛人充滿無比的摯愛。
五百羅漢--高逸行尊者
南傳佛像,阿彌陀佛
善財童子,泥塑佛像工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