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文化
Product display
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
Cases
聯系我們
Contact Us
無量光如來父母雙尊是指哪位佛 ... 2024-11-20
毗盧遮那如來父母雙尊是指誰? 2024-11-18
度地獄道能仁的來歷 2024-11-17
度餓鬼道能仁的來歷 2024-11-14
??度人道能仁的傳說 2024-11-07
度畜生道能仁是指哪位佛菩薩? 2024-11-03
?度修羅道能仁的起源 2024-10-31
度天道帝釋能仁是指誰? 2024-10-28
大地之母是指哪位神? 2024-10-24
寶生如來父母雙尊的來歷起源 2024-10-21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3 14:41
塵世間有很多人常念"南無阿彌陀佛",卻不知"南無阿彌陀佛"是什么意思,甚至有些老人虔誠地念了幾十年"南無阿彌陀佛",竟然也不知"南無阿彌陀佛"是什么?
口念"南無阿彌陀佛"而不知"南無阿彌陀佛"表示什么,可稱得上迷信;而那些自己不懂"南無阿彌陀佛"是什么,就說別人念"南無阿彌陀佛"是迷信的人,同樣也是迷信。其本質是相同的--盲目相信。
如來說法相,銅雕珍珠金
1、“佛"的含義
“佛"是指覺悟者。有覺悟的人就是佛。你有了覺悟,你就是佛。因此,佛不在天上,佛在人間,佛在心中;佛不是迷信者的化身,而是覺悟者的稱號。
阿彌陀佛是一個"有無量功德的覺悟者"的名字,就像我們有自己的名字一樣,是一個符號,一個為了區(qū)別于他人而起的代號、代碼。
阿彌陀佛,又簡稱"阿彌陀"或"阿彌",均指有無量功德的覺悟者--"如來",也即"釋迦牟尼"。因而,阿彌陀佛又稱阿彌陀如來。
如同人有別稱一樣,阿彌陀佛共有十三個稱號,其中有十二種與"光"方面有關,一種與壽命方面有關,前者總稱"無量光佛",后者稱"無量壽佛"。
2、"南無"的含義
"南無"是歸向于、禮敬于……之意。
南無阿彌陀佛的通俗語解釋是:向阿彌陀佛致敬!
然而,南無阿彌陀佛除了狹義的解釋之外,在廣義上是指:向一切有覺悟的人致敬。
覺悟者的標準是什么呢?有低標準和高標準。
低標準是"度己",即從自己做起,斷惡修善,遵紀守法,淡薄名利,積功累德,清凈放下,隨緣(緣起、緣聚、緣散、緣滅,"諸法從緣生,還從因緣滅")而不攀緣。高標準是"度己度人",除了自己修持成為覺悟者之外,還要幫助別人成為覺悟者,廣結善緣,普度
眾生,弘揚佛法,慈善布施(布施,是指"舍"。俗話說"舍得",是一種因果關系,有舍才有得,先要誠意為別人,才能得到別人為自己)。
然而,無論"度己"還是"度人",前提都要先做到"看破、放下、放下、看破"。
3、什么叫看破
看破就是要淡化世事境緣的"無常"(沒有亙古不變的東西,一切都在瞬息萬變之中,"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")、"假有"(因緣而合、因緣而分所表現出來的"存在"及"存在者"),理解其虛幻變化規(guī)律--無常中的有常。既不沉迷于"有"(只是"妙有"、"偶有"、像
量子力學的"超弦"一樣,是一種臨時的組合)也不執(zhí)著于"無"(萬事萬物均無中生有、有生于無,真空不空,有歸于無)。無"色"(色指物質、存在)但不"空"(非有、無),雖"空"但有"色"。"一分為三"曰"空、有、中","和其相聯"則"三為一體"。不固守色空,不粘
著色空,洞明"諸相非相",不拘泥于兩邊而立于中道,行于中道。
4、什么是放下
?。?)首先要認識佛家常說的"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(yè)隨身",進而提高到"萬般將不去,修業(yè)亦離身"的境界。
萬般將不去,意指人在投胎時空手而來(盡管嬰兒生下時攢緊雙拳,那里面也沒有東西,他只不過想來人世間抓東西而已)、撒手而去(人逝時之本能),不知從何處來,也不知往何處去,其一生所能,一生所得,無論是權傾朝野,還是富可敵國,萬般萬樣都是帶
不走的。
"業(yè)",原意是指人"身、口、意"的運動以及其所形成的行為。一個人的"身、口、意"的行為運動都具有力學慣性,即一種殘余的潛在的可影響后面運動(會招致、形成一種結果)所具有的力量,即"業(yè)力"。
業(yè)隨身"是指一個人即使其肉身離世而去,但其精神這種"業(yè)力"卻在世間保留下來了,具有余勢和作用,影響著后來人。
眼前的事情雖然過去了,但它的作用力并沒有完結,仍然潛伏著一種結果(好的和壞的),聯系著過去、現在和將來,這就是"業(yè)力"的作用。
然而,在歷史的長河中,能流芳百世的人真不及人口總數的百萬分之一。只有那些在歷史進程中曾作出過杰出貢獻的統(tǒng)治者、政治家,有述著流傳于世的科技、人文學者,才有較大的“業(yè)力”影響后人。著作具有“業(yè)力”,因特網也具有“業(yè)力”,但不可能永存。
當我們把目光投向冰川期以前,人類的祖先——"上元人"做過些什么,我們幾乎一無所知,他們的"業(yè)力"我們也無法領悟,人類的"業(yè)力"只可以階段性地"隨身"而無法做到永遠隨身。中國人曾悲恐毛澤東逝世后會有大災難,然而卻發(fā)展得更好。人們也曾憂慮鄧小平走了
之后改革開放能否繼續(xù),事實證明這種擔心也是多余的。一代總是比一代聰明,一代總是比一代能干,這是歷史發(fā)展規(guī)律。那種讓死人牽著活人走,用歷史來決定今天的八股思維方式,是阻礙人類文明進步的反作用“業(yè)力”。
只有宇宙大自然的業(yè)力是永恒的!人類的業(yè)力顯得很渺小,甚至于"人一走,茶就涼"。
(2)其次,放下,就是要心地清凈,隨緣而不攀緣,淡薄名利、清心寡欲。
人生的煩惱其實絕大部份是自己找的,不該怨天尤人,只要肯面對真實,就不難發(fā)現,其根子在于一個"貪"字。貪權勢而被權勢弄死,貪錢而為錢亡,貪吃而傷身,貪財而招來橫禍,不知足而東窗事發(fā),貪女色而禍起蕭墻,貪過癮而吸毒犯罪,貪出國而被欺騙,做生
意太貪反而虧損,炒股因貪而被套、因透支而全軍復沒……食欲、色欲、物欲、貪婪、執(zhí)著、嫉妒、嗔恨、攀比、虛榮、獨尊、偏執(zhí)、小氣狹隘、以我為中心……都會令人產生無窮無盡的煩惱。淡泊名利,清心寡欲,去掉牽連,去掉掛礙,才是消除煩惱的良方妙法。
許多善男信女經常到寺院在佛前燒香磕頭,祈福祈壽祈子,祈求升官發(fā)財、姻緣美滿、萬事勝意。作為一種善意的精神寄托,無可厚非,但是,在佛前上三柱香、磕三個頭的本意卻不是這樣的。
在佛前上三柱香、磕三個頭而不知上三柱香、磕三個頭是什么意思,是迷信;同樣,當一個人沒有弄清楚在佛前上三柱香、磕三個頭是什么意思,就肆意指責人家迷信,他本身也是一個迷信者。因為他們都沒有弄清事情的真相而盲目相信。上述行為,如果弄清楚之
后才去做,就不是迷信了。
5、行為代表的意義
在佛前上三柱香、磕三個頭,是一種對覺悟者的恭敬行為,發(fā)愿行為,也代表著一種因果邏輯。
?。?)三柱香,分別叫戒香、定香、慧香。
第一柱香,在佛的面前表決心戒掉自己的惡習和妄念;第二柱香,希望自己能夠入定;第三柱香,祈求自己能夠得到智慧。戒、定、慧,三者是“破迷開悟”的方法,也是一種因果關系。只有戒掉自己的惡習和妄念,心才能定得下來;心定下來之后,才會出現"定
能生慧"的結果。一個人如果整天想著升官發(fā)財、斂物斂色,打人整人,偷雞摸狗,貪污受賄,"上下交爭利",他的心怎能安定下來呢?心動神疲,無暇靜思,又怎能得到大完滿智慧呢?
(2)磕三個頭,一叩首表示對佛(覺悟者)禮敬,二叩首發(fā)愿向覺悟者學習,愿歸于佛門,三叩首是在莊嚴者的面前反省、懺悔自己的錯誤、罪過。
依上定義,當我們懷著向覺悟者致敬、向覺悟者學習,改過自新、從善積德的心態(tài)在佛前燒香磕頭,又何罪之有?又怎能與迷信同語。
看破和放下不等于悲觀厭世、懶惰,恰恰相反,看透以后,就會更加重視今生的努力,抓緊時間"擔當生前事"而"何計身后評",做應當做的事,做了便放下,而不會斤斤計較。
"無為而無不為"以及"無為而治"中的"無為",從古至今之所以爭論不休,在于爭論者未悟其真味。"無為"不是指什么事都不干,無所作為。"無為" 是指不要主觀地、刻意地去干違反客觀規(guī)律的事情,即"無違"(老子時代"違""為"相通)地去"為"。"無違"地去"為",
其結果反而是"無不為";"無違"地去"治",其結果反而是"無不治"。"有心栽花花不發(fā),無心插柳柳成蔭"就是"無為而無不為"的一種境界。當整個社會人人能夠做到"度人度己",覺悟文明,便達到"無為而治",比起靠斗爭論、消滅論來治理要高明得多。前者是"民治",
后者是"治民"。"民治"帶來太平盛世,"治民"常常阻礙生產力的發(fā)展。
認識到"空","諸法無我",破"我執(zhí)、我見",平等侍人,就不會處處以自己為核心,事事強加于別人。
認識到"萬般將不去",淡薄名利,就不會貪污受賄,不會爭權奪利,不會貪天之功為己有。
有覺悟心、慈悲心、寬容、大度,就會離事非、去爭斗,"度人度己","慧福雙修"。
當今時世,腐敗風盛,金錢薰心、物欲橫流,追星趕富,浮燥喧嘩,隱患不少。雖非主流,豈可忽視?
智慧與良心就是佛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