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音菩薩佛像
Product display
佛像銅雕廠定做價格答疑
Questions
聯(lián)系我們
Contact Us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3
簡介
佛教中的菩薩不可勝數(shù),其中一些著名的群體菩薩十分突出,他們的組成很有聲勢,因不同的功能而組合在一起,最重要的大菩薩都參與其中著名的群體菩薩有四大菩薩、八大菩薩、十二圓覺、二十五圓通、二十五菩薩等。
十二圓覺造像今天并不少見,除杭州靈隱寺以外,在四川“石刻之鄉(xiāng)”大足縣,也有一處聞名于世的十二圓覺造像,即大佛灣圓覺洞。洞窟內(nèi)主像為三身佛,位于正 壁中部,三身佛的兩側壁前,各刻有六尊菩薩。這些造像為宋代作品,刻畫細膩造型優(yōu)美,裝飾性強。整個圓覺洞就是一件大型的石雕藝術珍品。洞中的十二位菩薩 即十二圓覺,這窟“圓覺道場”,是佛經(jīng)故事的形象化。
據(jù)大乘佛教的說法,一切覺行圓滿者都是佛,三世十方,到處有佛,其數(shù)如恒河沙子,不可勝數(shù)。至于菩薩,更是不計其數(shù)。明成祖朱棣普以自己名義編撰了一部大部頭《御制諸佛世尊如來菩薩條款者神僧名經(jīng)》(四十卷),收錄佛、菩薩名號數(shù)以萬計。
菩薩之名雖多至不可勝記,但最為著名的、在民間真正有影響的也不過就是那么幾十位。如顯教的四大菩薩(文殊、普賢、觀音、地藏),密教的八大菩薩(文殊、普賢、觀音、地藏、彌勒、虛空藏、金剛手、除蓋障),還有十二圓覺、二十五圓通菩薩等。十二圓覺也是密教崇奉的著名菩薩群體,但在漢地影響較大,故在此編介紹。
圓覺,有“覺性圓滿”之含義,即所謂“修行得道,功德圓滿”。其實就是指要斷絕一切煩惱妄念,對世音一切事理大徹大悟,方能往生清凈佛國,即身成佛。據(jù)唐代僧人多羅所譯《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(jīng)》(簡稱《圓覺經(jīng)》)稱:
十二圓覺菩薩之普賢菩薩
名稱
十二菩薩次第向世尊求教修行的法門,佛一一作了解答。由于十二菩薩請教的是大乘圓覺清凈境界修行的法門,因而稱之為十二圓覺菩薩。
這十二位大士的名稱如下(據(jù)《圓覺經(jīng)》):
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
普眼菩薩 金剛藏菩薩
彌勒菩薩 清凈慧菩薩
威德自在菩薩 辯音菩薩
凈諸業(yè)障菩薩 普覺菩薩
圓覺菩薩 賢善首菩薩
這十二位有望成佛的圓覺菩薩,其實是佛教教義的偶像化,是一種象征,是佛門為使教義形象化而設計的。不能把他們“落實”,甚至連《圓覺經(jīng)》都有人懷疑是中國僧人造作的偽經(jīng)。
十二大士中的前五位,盡管都是佛教傳說人物,但總還是由來的,而其他七位則完全是虛擬的。
名字寓意
第一、第二位文殊和普賢,是中國四大菩薩中的兩位,已有專節(jié)介紹。第三位普眼菩薩,為觀音菩薩之異名。因佛經(jīng)稱其慈眼普觀一切眾生,謂之“普眼”。觀音菩薩也有專節(jié)介紹。
第四位金剛藏菩薩,為賢劫十六尊之一。佛教有三世三千佛的說法,即過去世莊嚴劫有一千佛出世,以釋迦牟尼佛為代表,稱釋迦諸佛;未來世星宿劫也有一千佛出 世,稱彌勒諸佛。密教稱賢劫十六尊(菩薩)為千佛中地位高級者,是護法佛,但相容一般為菩薩(將來成佛)。金剛藏亦為十六尊之一,有時現(xiàn)忿怒身,持金剛杵 以伏惡魔,又稱金剛藏王。他還是密教五方佛中東方阿閦佛的四位親隨之一。
第五位彌勒菩薩有專節(jié)介紹。
剩下的幾位菩薩名字的寓意是:
清凈慧——脫離煩惱,六根清凈,從而獲得佛門智慧。
威德自在——有大威勢,足以折伏惡魔;有大慈德,堪可救助眾生。
辯音——擅長以音聲宣傳佛理,教益眾生。
凈諸業(yè)障——能夠除掉種種阻礙自己“解脫”的惡因和惡果。
普覺——看透了生死苦樂,請佛指出修行之路。
圓覺——努力使自己覺行圓滿,永斷無明,即能成就佛道。
賢善首——按照佛的指示修行,既賢且善,成為上首菩薩,離成佛已近在咫尺了!
總之,可以把十二圓覺理解為得到佛祖真?zhèn)饕?,努力向修成圓滿正果——成佛的目標邁進的十二位大菩薩。成就圓覺,也是佛教追求的目標?!都t樓夢》的結尾, 空空道入看到女禍補天未用之石(它幻形為人世的賈寶玉)經(jīng)過一番下凡歷劫之后,不禁對它點頭嘆道:“方知石兄下凡一次,磨出光明,修成圓覺,也可謂無復遺 憾了!”這是作者對賈寶玉看破紅塵、掙脫塵俗、出家修行成正果這一行為贊賞與肯定。
一般的圓覺道場以密教第一佛毗盧遮那佛(大日如來)為主尊。四川寶頂山圓覺洞是據(jù)《圓覺經(jīng)》內(nèi)容雕造的,三佛前的供桌前還雕有一菩薩,面向主像,頭略低 垂,雙手合十,跪于蓮臺之上。這位菩薩的衣飾面貌,與兩側的十二圓覺完全相同,表示他是十二大士的化身,是在輪流向佛請教修圓覺清凈境界的法門。
《圓覺經(jīng)》中十二圓覺菩薩的排列也有自己的道理,是一條可以解決人生痛苦煩惱、修行成佛(覺者)的道路。
第一位大智文殊表智慧成就,悟道有了智慧,就要“行”,修菩薩行,于是便有第二位菩薩普賢的“大行”。但入世也很不易,必須手眼通天,千手千眼,這就是第 三位菩薩普眼(觀音)的本事。達到普眼菩薩的境界以后,修持才能達以第四位金剛藏菩薩顛撲不破的地步,既不為外界所迷惑,又可粉碎外界的邪魔外道。臺灣學 者南懷瑾先生認為這四位菩薩第一組,是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。
然后是未來繼承佛位的彌勒菩薩。彌勒一下生便要現(xiàn)出家相成佛。但如何才能成佛(覺者)呢?必須要得到清凈智慧(第六位清凈慧菩薩),才能威德自在(第七位 威德菩薩),有了道德的成就,自然解脫自在而威儀莊嚴。然后是辯音菩薩(第八位),辯才無礙,法音清凈,就要深入經(jīng)藏,才會智慧如海。除了多年積累以外, 更要凈諸業(yè)障(第九位),只有諸業(yè)障(第九位),只有諸種業(yè)障除凈以后,才能普覺、圓覺(第十位、第十一位)等妙二覺,最后成為賢善首菩薩(第十二位), 就會即身成佛。
十二圓覺排序
這中間四菩薩為第二組,是大乘漸修法門;后四位為第三組,是漸修法門的入手,而后到大徹大悟的境界。
最為精絕的十二圓覺造像,當屬山西長子縣法興寺和山西隰縣小西天(亦稱千佛庵)的彩塑。法興寺中圓覺殿為北宋政和元年(1111年)原構,殿內(nèi)塑像眾多, 藝術水平馳名國內(nèi)。正中為釋迦牟尼佛和文殊、普賢二菩薩,兩旁各有六尊圓覺像。他們或裸露上身,或披衣半襟,面龐圓潤,高髻秀發(fā),莊重優(yōu)美,神態(tài)俊逸,是 難得的佛教藝術精品。小西天的十二圓覺造像為明代精品。
本來,寺廟中的神像因受教義限制而有一定的程式。但法興寺與小西天的圓珠筆覺大士們突破了這一局限,塑像皆為美麗動人的女性形象,面容俊秀,神態(tài)自然,頗 富人間生活氣息。圓覺們分坐于束腰基座上,赤足蹬踏蓮蒂,或正或側,姿態(tài)優(yōu)雅。其頭上無發(fā)冠,發(fā)髯外露,發(fā)型自前向后卷曲而堅起,發(fā)絲縷縷可見,真可謂形 神兼?zhèn)?,光彩奪目,是我國古代藝術大師們的杰作。
十二圓覺排序